三纲

sān gāng
三纲是什么意思的图片

网友科普

“三纲”出自西汉大儒董仲舒。后世所说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出自《礼纬·含文嘉》。三纲本身并不具备什么要求,而是人们对于社会秩序规律的一种普遍认识,而不是一种主张。即臣喜欢效法君主的行为,子喜欢效法父的行为,妻喜欢效法夫的行为,于是总结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即君为臣之表率,父为子之表率,夫为妻之表率。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之。”即出于这种认识。作为君权社会的文化产物,已不适用于人权平等的现代社会。

含义解释

我国封建社会中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合称三纲。
在封建礼教的熏陶下,人们普遍遵循着“三纲”之道,认为君应仁爱于臣,臣应忠诚于君;父应慈爱于子,子应孝顺于父;夫应尊重爱护妻子,妻应顺从支持丈夫,这样的家庭与社会方能和谐稳定。
古文寓意:
三纲者,何谓也?君臣、父子、夫妇也。
——汉·班固·《《白虎通·三纲六纪》》
然后圣人作,为父子君臣,以为纪纲
——西汉·戴圣·《《礼记·乐记》》
杨墨交乱而圣贤之道不明,则三纲沦而九法𭣧,礼乐崩而夷狄横,几何其不为禽兽也!
——唐·韩愈·《《与孟尚书书》》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
——宋·文天祥·《《正气歌》》
金陵文物之邦,沦为豺豕窟宅,三纲九法,扫地尽矣。
——清·曾国藩·《《江宁府学记》》
假如冷静地考察一下,则三纲式的思想,八股式的论调,依然如故。
——现代·周作人·《《苦雨斋谈·过去的工作》》
佛寺有上座、维那、典座,皆为主要职务,称三纲。
在庄严的佛寺中,上座负责传法授业,维那管理寺务,典座则掌管僧众的斋食,这三者并称为三纲,共同维系着寺院的日常运作与修行秩序。
古文寓意:
三纲等皆论穷弥天,惠湛清月。
——唐·李白·《《崇明寺佛顶尊胜陀罗尼幢颂序》》


组词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三纲"相关的知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