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字
网友科普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中的用字现象,指借用读音或字形相近的字替代本字,其名称源于“通用借代”之意,被替代的原字称为“本字”。例如“蚤”代“早”、“说”通“悦”等。通假字与古今字、异体字、假借字并称四种文言现象。古今字强调时代差异(如“莫”与“暮”),异体字为写法不同但音义相同(如“泪”与“涙”),假借字则为六书中无本字的借用。通假字则侧重音近临时替代,如《诗经》中“女”同“汝”、“逝”通“誓”。四者常被混淆统称,但语言学特征各异。该现象源于先秦汉字规范未完善,古人书写时偶用别字,经长期沿用渐成惯例。清代学者赵翼指出传抄中方言差异、记忆偏差及战乱损毁亦加剧其传播。王念孙等强调训诂应以语音为核心,印证其...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假字"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