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节
网友科普
假节,假(通“借”)以符节,持节。是皇帝将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用以威慑一方,当这个臣子临时任务完成后,这个节将会被收回。古代使臣出行,持节为符信,故称。《贞观之治》中的节仗 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往往加使持节、持节或假节的称号。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含义解释
假以符节,持节。古代使臣出行,持节为符信,故称。
在古代,皇帝为了彰显对某位将领的极度信任与授权,会假节于他,使其全权代表朝廷行事。
古文寓意:
遣太仆王恽等八人置副,假节,分行天下,览观风俗。
——东汉·班固·《《汉书·平帝纪》》
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往往加使持节、持节或假节的称号。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至隋唐时,持节、假节已有名无实,但仍通称出任刺史、太守为假节。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假节不仅代表着朝廷的信任与授权,更是掌地方军政官员行使职权、维护治安的重要凭据。
古文寓意:
虚伪的节操。
他常在人前自诩品德高尚,但私下里却屡行不义之事,这种假节之人难以长久蒙混过关。
古文寓意:
言行不类,终始相悖,外内不合,虽有假节见行,曰非成质者也。
——先秦··《《逸周书·官人》》
组词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假节"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