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杂剧
元杂剧的意思
1. 金末元初,公元13世纪形成于中国北方的戏曲形式。是在金院本与说唱诸宫调结合的基础上吸收民族民间曲调及其他技艺综合而成的。所唱为北曲,又称北曲杂剧或北杂剧。初期以大都(今北京)为中心,分布于平阳、真定、东平等北方广大城乡,元灭宋后逐渐南移,又以杭州为中心而遍布江南。书会才人倍出,创作繁盛,成为一代文学。著名作家有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和王实甫等。名著有《西厢记》、《窦娥冤》、《汉宫秋》、《赵氏孤儿》、《李逵负荆》、《陈州粜米》等。音乐结构为曲牌联套体,以“北曲四大套”组成全剧的音乐体制。与之相适应,剧本体制为“四折”,另加“楔子”,曲词一韵到底。全剧由正末或正旦一种脚色主唱,据主唱脚色分为“末本”或“旦本”。《录鬼簿》《录鬼簿续编》收金末明初作家223人,作品名目五百左右。现存作品有162种,见《元曲选》和《元曲选外编》。
例句:
元杂剧作为元代戏曲的代表,其剧本内容丰富多样,语言生动鲜活,充满了时代特色。
组词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元杂剧"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