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箭
含义解释
宋代皇帝郊祀礼毕,还阙门时,行勘箭之仪。规定用竹签为箭,由金吾掌握;另以金涂铜为镞,由驾前掌握。镞端用以合符,符合,即开门。参见“勘契”。
在宋代盛大的郊祀典礼结束后,皇帝浩浩荡荡地返回宫阙,行至阙门之际,依照古礼,举行了庄严的勘箭仪式。
古文寓意:
大礼毕,銮辂还至阙门,则行勘箭之仪,内中过殿门,则行勘契之仪。勘箭者,其箭以金铜为镞,长三寸,形若凿枘。其杆香檀木为之,长三尺,金镂饰其端,以绛罗泥金囊韬之,金吾仗掌焉。其镞以紫罗泥金囊贮之,驾前司掌焉。每大驾还,阖中扇,驻跸少俟,有司声云:“南来者何人?”驾前司告云:“大宋皇帝。”行大礼毕,礼仪使跪奏曰:“请行勘箭。”金吾司取其杆,驾前司取其镞,两勘之罢,即奏曰:“勘箭讫。”有司又声曰:“是不是?”赞喝者齐声曰:“是。”如是者三,方开扇分班起居迎驾。
——宋·文莹·《《玉壶清话》卷二》
大驾卤簿中有勘箭,如古之勘契也。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故事一》》
南郊,乘舆所过,必勘箭然后出入。
——元·脱脱等·《《宋史·礼志一》》
组词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勘箭"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