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制
含义解释
唐宋时由中书舍人或知制诰所掌的皇帝诰命称外制,由翰林学士所掌之诰命称内制。唐时两制尚无严格分别。参见“内制”。
在古装剧中,常会看到忠臣良将因功勋显著而受到外制,封官加爵,荣耀无比。
古文寓意:
代宗登极,并领诏诰,每授相除将,不由外制。
——唐·李翱·《《卓异记·门生为翰林学士撰座主白麻》》
至唐置翰林学士,以文章侍从,而本朝因之。翰林学士司麻制批答等,为内制,中书舍人六员分房行词,为外制云。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五》
〔刘敞〕为文尤赡敏。掌外制时,将下直,会追封王、主九人,立马却坐,顷之,九制成。
——元·脱脱等·《《宋史·刘敞传》》
组词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外制"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