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
十
13
左右
笔顺

书写要领
含义解释
指器物、事物的主干。
古文寓意:
人和动植物躯体的主干。
古文寓意:
指人和动物的胁。
古文寓意:
根本;根源。
古文寓意:
臣闻之:爱亲明贤,政之干也;礼宾矜穷,礼之宗也。
——春秋··《《国语·晋语四》》
贞者,事之干也。
——··《《易·干》》
妾闻之:信者,人之干也;义者,行之节也。
——汉·刘向·《《列女传·陈寡孝妇》》
诚无不干乎性,性无不通乎诚。
——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中庸第二二章二》》
才能,干略。
古文寓意:
理民之干,优於将略。
——西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灵符悫实有材干,不存华饰,每所莅官,政绩修理。
——唐·李延寿·《《南史·孔灵符传》》
干,能事也。
——宋·丁度等·《《集韵‧翰韵》》
主管;从事。
古文寓意:
做;办理。
古文寓意:
建立;求取。
古文寓意:
用处;效果。
古文寓意:
晓得没甚长筵广席,要做好官也没干,都把志气灰了。
——明末·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
况且朱三是穷人,讨也没干。
——明末·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
原为汉至南北朝时一种身分和地位低下的官吏,后变为供役使的奴仆。
古文寓意:
南北朝时官员的一种俸禄。按,因“幹”可纳资代役,故南北朝时盛行“食幹”之制。参见“幹禄”。
古文寓意:
天统三年,除左丞相。四年,别封永昌郡公,食沧州干。
——唐·李延寿·《《北史·段韶传》》
以本官加散骑常侍,食高邑县干。
——唐·李百药·《《北齐书·王松年传》》
干部的简称。
古文寓意:
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军队受到了锻炼,兵勇,干智。
——现代·毛泽东·《《反对党内的资产阶级思想》》
如:干群关系。
——··《》
附在钟甬上衔旋的刻成兽形的纽。
古文寓意:
钟县谓之旋,旋虫谓之干。
——战国··《《周礼·考工记·凫氏》》
组词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幹"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