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然处之

tài rán chǔ zhī
泰然处之是什么意思的图片

泰然处之的意思

1. 形容毫不在意,沉着镇定。

例句:

在紧急情况发生时,他能临危不乱,泰然处之,将来必能成大事。
老东山已松开孙若西,他平了平气,眼睛半闭,泰然处之,稳立不动。

字词解释:

泰然 安然,不以为意的样子。
处理,对待。
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

成语故事:

孔子的弟子颜回,尽管出身贫寒,却从未因此感到自卑,反而以之为乐。他那种安贫乐道的精神品质,赢得了孔子极高的赞赏。 孔子曾对其他学生赞誉道:“颜回真是个贤良的人啊!他仅凭一箪食、一瓢饮,居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却毫无怨言,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这样的颜回,真是令人敬佩!”孔子的话传达了颜回在贫困中依旧能保持快乐与高尚的品质。 这段描述颜回的话语,被收录在《论语·雍也》一章中,成为后世的佳话。南宋学者朱熹在为《论语》注解时,对颜回的这种态度表示了深深的钦佩,他写道:“颜回虽贫,但心态却如此泰然。”这进一步强调了颜回在贫困面前能保持的从容与淡定。 这就是成语“处之泰然”的来源,它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或逆境时,能够保持冷静和镇定,不受外界影响。这个成语也可以写作“泰然处之”,意思相同。


含义解释




出处

爰初发迹,遘此颠沛,神情玄定,处之弥泰。
——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

引证

伊川曰:“人之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人事天命》》
父亲也始终“不知”他患的是什么病——原先我们真的以为他不知道,因为他既来之,则安之,泰然处之,甚至漠然置之。
——当代·陈祖德·《《超越自我》》 「一七」
凡土木之劳,声色之乐,宴安鸩毒之惑,皆宜痛绝勇改;而陛下乃泰然处之,若承平无事时,此事安逸所以为根本之祸者也。
——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十七年》》
自有记忆以来,她从没用过别人的被窝,而况也许是任何人都用过的被窝。但一会儿以后,她又泰然处之,而且马上睡着了。
——现代·茅盾·《《锻炼》》 「二」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泰然处之"相关的知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