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蚧
蛤蚧的意思
1. 爬行动物,外形像壁虎而大,头大,背部灰色而有红色斑点。吃蚊、蝇等小虫。可入药。
例句:
在中医里,蛤蚧被认为具有滋补身体的功效,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含义解释
亦作“蛤解”。爬行动物。形似壁虎而大。背部紫灰色,有红色斑点;尾部暗灰色,有七条环带斑纹;腹部灰白色,散有粉红色斑点。栖于山岩间、树洞内或墙壁上,捕食昆虫、小鸟等。干燥体入药,有强壮作用,主治虚劳咳嗽、气喘等症。也称大壁虎。
科学家们对蛤蚧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更好地保护这一物种。
古文寓意:
桂林之中守宫大者而能鸣,谓之蛤解。
——·佚名·《《方言》第八》
蛤蚧,首如虾蟆,背有细鳞如蚕子,土黄色,身短尾长,多巢于树中。端州古墙内有巢于厅署城楼间者,暮则鸣,自呼蛤蚧……里人采之,鬻于市为药,能治肺疾。医人云: 药力在尾,不具者无功。
——唐·刘恂·《《岭表录异》卷下》
生广南水中,夜即居于榕树上,雌雄相随,投一获二。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鳞一・蛤蚧》﹝集解﹞引李珣曰》
遽尔双璧同组,立绞鸳鸯之颈;循环合体,牢牵蛤蚧之身。
——清·吴炽昌·《《客窗闲话初集·双缢庙》》
组词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蛤蚧"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