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城
含义解释
古代守城拒敌的设备。参见“台城”。
在古代战乱的岁月里,为了抵御外敌突袭,军队常常在险要之地迅速构筑起行城。
古文寓意:
羊黔者,将之拙者也,足以劳卒,不足以害城。守为台城,以临羊黔,左右出巨各二十尺,行城三十尺。
——战国··《《墨子·备高临》》
攻兼用行城。
——战国·孙膑·《《孙膑兵法·官一》》
临时建成的城垣。
在战争紧急关头,为了迅速构建防线以抵御敌军进犯,将士们夜以继日地劳作,用沙土、木石等材料筑起了一道坚固的行城,这道临时建成的城垣虽然简陋,却有效地阻挡了敌人的攻势。
古文寓意:
隋炀帝率大军出榆林塞,令宇文恺作观风行殿,又作行城,可以在平地上临时造出大城和大殿。
——现代·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第三编第一章第三节》
行城驻跸雪漫漫,弓月朦胧照玉鞍。
——清·宋琬·《《大驾东巡纪事》诗之二》
组词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行城"相关的知识